凌晨三点的宿舍里,小李盯着屏幕上猩红的"失败"字样,这是他今晚第八次冲击王者荣耀巅峰赛失败。室友老王翻了个身嘟囔:"又熬夜打游戏,毕业准备喝西北风啊?"小李说话,只是默默把手机扔在床头。三个月后,当初那个通宵上分的网瘾少年,居然拿到了腾讯光子工作室的实习offer,月薪五位数的短信通知让他爹妈差点惊掉下巴。
这年头把游戏玩成饭碗的年轻人真不在少数。上海某985高校的计算机系,有个绰号"代码仙人"的学长,毕业后直接进了米哈游做引擎开发。这小子当年在宿舍里一边啃泡面一边调Shader的模样,现在成了学弟学妹们口口相传的励志传说。他负责的项目不是别的,正是那个让全球玩家疯狂氪金的《原神》。办公室里摆着等身大的雷电将军手办,电脑屏幕上跑的全是让普通人眼晕的算法代码,这工作环境让多少游戏宅男直流口水。
搞技术的吃香,玩艺术的也不差。《黑神话:悟空》美术组里有个中传毕业的姑娘,当初她画同人图被网友笑"塑料质感",现在对着数位屏调材质的样子活像老中医把脉。ZBrush里雕个妖怪脑袋,Substance里调金属反光,这套功夫练熟了,随便接个外包就是五位数起步。这行当里混得开的都明白,能把齐天大圣的金箍棒画得让人想伸手摸,比在美术学院拿奖学金实在多了。
电竞圈更是妖孽横行。EDG战队的青训教练老赵是个暴脾气,挑选手的标准邪门得很:"操作秀不如心态稳,打团猛不如会整活!"这话可不是瞎扯,现在当职业选手要是不会直播整活,工资起码打对折。有个二本毕业的小伙子,靠着解说时满嘴跑火车的本事,硬是在虎牙混成了头部主播。他那个"这波操作比我奶奶炖的排骨还烂"的成名梗,到现在都是电竞圈的表情包常客。
别看这些工作光鲜,背地里全是硬功夫。杭州某大厂的游戏测试员小周,每天要对着新英雄砍八百遍木桩。最狠的时候连续工作三十六小时,走出公司大楼时看路灯都带血条。做原画的更惨,甲方爸爸一句"不够酷炫",通宵改稿改到手腕肿得像馒头都是家常便饭。有个老兄给某MOBA游戏画皮肤,方案被毙了十几次后终于爆发,在交稿邮件里附了张表情包:您要的炫酷.jpg。
院校之间的差距比游戏里的段位还明显。中国传媒大学游戏设计系的学生,没毕业就被大厂预定一空。他们的毕业设计展跟招聘会似的,腾讯网易的人力资源总监端着咖啡在展位旁边转悠,看见好苗子直接递名片。某些民办院校就尴尬了,教材还停留在网页游戏开发,教出来的学生连Unity引擎的界面都认不全。有个专业更离谱,实训内容居然是研究怎么用小程序游戏赚广告费,毕业生找工作时的表情比打排位连跪十把还绝望。
这个行当最魔幻的地方在于,你永远猜不到哪个技能突然就值钱了。前些年VR技术还被当成噱头,转眼间《三角洲行动》的虚拟现实版本就成了招聘香饽饽。会写Shader的程序员身价翻着跟头涨,懂实时渲染的技术美术被猎头追着挖。北京有个培训班出来的小子,靠着在B站发UE5教程视频,被三家公司同时开出百万年薪。他那个"学图形学不如跳舞"的鬼畜视频,现在还在游戏圈里广为流传。
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这碗饭。成都某高校的电竞专业,有个学生实训时发现自己晕3D,看《永劫无间》的飞索系统能吐出来。还有个姑娘原画水平一流,偏偏受不了甲方反复改需求,最后转行去画儿童绘本。最惨的是某战队青训生,试训时紧张得连鼠标都握不稳,后来改行当游戏自媒体,靠解说的毒舌功底反而混得风生水起。
行业的洗牌速度比游戏版本更新还快。十年前还在做页游的公司,现在不做开放世界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。政策风向说变就变,今天还在搞电竞小镇,明天就收紧版号审核。上海某小工作室的老板,项目做到一半遭遇版号寒冬,愁得天天在办公室打太极拳减压。倒是那些会搞海外发行的成了香饽饽,能把武侠游戏卖给老外,工资条上的数字看着都像开了外挂。
晚上十点的科技园区里,腾讯大厦的灯光永远亮得像游戏里的主城。玻璃窗后坐着各式各样的年轻人,有盯着代码抓耳挠腮的程序员,有咬着笔杆改设计稿的美术,还有对着数据报表发呆的运营。他们手机里都装着没打完的游戏,电脑屏幕上跑着明天要交的版本。电梯里常能听见这样的对话:"你昨晚抽到新角色没?""别提了,项目赶进度,我连每日任务都没清。"
本文专心致志地去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,不会涉及到任何违法违规的内容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发生,就赶紧联系我们,一起商量着处理。
上海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