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都什么年代了,怎么还有人把“中老年”三个字,跟“老年装”“老年头”捆绑在一起,还拿出来大张旗鼓地宣扬,真是让人想不通。这热搜看得我,手机都差点拿不稳,气得我眉毛都拧成一团了,都2024年了,还在讲这些刻板印象,是不是有点太落伍了?
说真的,你看看孟晚舟女士,51岁了,她穿什么,她烫什么发型,跟“老年”有半毛钱关系吗?人家不就是穿得得体、大方、有气质,然后就被夸“优雅时髦”了吗。
这本来是件挺正常的事,一个人到了什么年纪,就必须穿得怎么怎么样,这种想法本身就很可笑。我旁边小李他妈,六十多了,照样穿风衣,染个时髦的酒红色头发,比我看着还精神。
问题是,为什么有人一提到“中老年人”,脑子里就自动弹出那些土气、老旧的画面?这背后是不是藏着一种很深的偏见,觉得人一旦上了年纪,就得自动进入一种“半退休”状态,审美也得跟着一起退休?
这可不是我瞎说,随便翻翻咱们国内的一些时尚杂志,或者看看各种社交媒体上关于“中老年穿搭”的讨论,你会发现,很多人对这个群体的想象力,简直贫瘠得让人心疼。他们好像就认定了一个模板,什么舒适为主,颜色不能太鲜艳,款式不能太年轻。
去年央视财经频道有个节目,采访了一些服装设计师,当时就提到了一个数据,说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,在消费服装上的投入,每年都在稳步增长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中老年人有消费能力,也有消费意愿,他们想穿得好看。
但是,市面上真正能满足他们审美需求的品牌,有多少?很多时候,他们只能在那些设计平平、颜色寡淡的“老年装”里挑挑拣拣。这难道是他们“固守传统审美”吗?还是市场根本就没有提供足够多样化的选择?
我记得2022年,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一个报告,里面就有提到,很多消费者反映,市面上很多服装,尤其是一些快时尚品牌,在设计上往往忽略了中老年群体的特点和需求。比如版型不合身,或者颜色过于跳脱,跟他们的生活场景不搭。
这不是他们想“迷失”,是根本就没得选。或者说,当他们尝试去选择一些稍微年轻化的款式时,又会被一些人指指点点,说他们“装嫩”,这不就是一种双重标准吗?
我有个阿姨,六十多岁了,平时喜欢跳广场舞,身材保持得特别好。有一次她穿了件亮色的运动外套去公园,结果被几个老姐妹说,这颜色太艳了,不像她这个年纪该穿的。阿姨当时就不高兴了,跟我吐槽说,我穿着舒服,自己喜欢,碍着谁了?
你看,这就是现实。孟晚舟女士作为公众人物,她的每一次亮相,都会被放大检视。她能穿出自己的风格,并且得到大家的认可,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。但这不代表所有中老年人,都能有这样的“待遇”。
大部分人,还在被无形的条条框框限制着。这不光是穿搭,还有生活方式,爱好选择,甚至对自身的认知。好像一过了某个年纪,人就应该怎么样,不应该怎么样。这种观念,真是让人看得心烦。
什么时候,我们能真正做到,不以年龄来定义一个人的风格和审美,这才叫真正的进步吧。每次刷到这种热搜,我都想问一句,咱们对年龄的尊重和理解,到底走到哪一步了?
声明: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,内容 90%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,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。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。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
上海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